北京京睿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1371838275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公告

发布时期:2019-04-15 13:40 浏览次数:2153次 返回

       现批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345-2018,自2019年8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www.mohurd.gov.cn)公开,并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8年12月26日

         住建部正式印发《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理念系统谋划,因地制宜,灰色设施与绿色设施相结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方法综合施策。
 
  《标准》将海绵城市定义为“有效控制城市降雨径流,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标准》将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径流体积控制、源头减排项目实施有效性、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城市水体环境质量、自然生态格局管控与水体生态岸线保护、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城市热岛效应环节七大方面,为海绵城市制定衡量标尺。
 
  其中,年径流总量空置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及汇水面积,采用“容积法”计算得到渗透、滞蓄、净化设施所需控制的径流体积,现场实际检查各项设施的径流体积控制规模应达到设计要求。
 
  就城市水体环境质量而言,《标准》明确市政管网排放口旱天应无污水、废水直排现象。应沿水体每200m—600m间距设置监测点,存在上游来水的河流水系,应在上游和下游断面设置监测点,且每个水体的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采样点应设置于水面下0.5m处,当水深不足0.5m时,应设置在水深的1/2处。
 
  《标准》部分如下: